找到相关内容2776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以佛心为己心,以师志为己志 ——泰宁庆云寺慈航菩萨圣迹寻踪

    佛教国际访问团成员,远赴缅甸、印度、斯里兰卡、新加坡、马来西亚等国,与国际佛教界加强双边友好交往。同时,积极弘扬中国汉传佛教的慈悲精神、和平精神,反对与揭露日本军国主义者在中国的侵略杀戮暴行和散播中国...

    释本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53463319.html
  • 试论敦煌壁画中的佛教环境保护意识

    记中所记载的“三危”之“黑秀”,不知是描写当时三危山上的植被,还是山上矿物色质的反光?  功德记中还反映了窟主希望与各种野生动物同行并友好相处的愿望,如:“熊罢启行,鹧鸾陪乘。隐隐轸轸,荡谷摇川而至于...

    胡同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112763445.html
  • 大理国对南诏国宗教的认同

    南诏蒙氏有密切关系,从成书后就一直广泛流传。  但《巍山起因记》成书后,并没有说授记细奴逻父子的是谁,因此书中“圣人人国授记”的说法随着南诏与唐王朝的友好往来传到中原内地后,最初人们认为授记细奴逻父子...

    侯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33064171.html
  • 从对传统办学思想的反思谈戒幢佛学研究所的未来

    长此以往,跟不上时代发展潮流尚属小事,中国佛教在世界佛教文化圈中的影响力也将会越来越小,这对于素有“国际友好交流”这一优良传统的中国佛教界无疑是一大挑战,更不利于佛法久住。   俗话说,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65264347.html
  • 丛林基本知识

    袈裟送给中国和尚,结了中国和尚的缘,所以鉴真认为日本是有缘之国,虽自已是六十六岁的失明老僧,终于排除万难,远涉重洋,东渡成功,与日本人民结下了深厚友好之缘。  《庙会》;庙会名词并不专属佛教寺院,逢佛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65464349.html
  • 周叔迦:八宗概要(3)

    论》的。九师之中的最师,就是昙谟最。《续高僧传·昙谟最传》中说其“偏爱禅那,心虚静谧”,又与天竺沙门菩提留支相友好。菩提留支是汉地传瑜伽学说的第一人,是地论师北道派的创始者。昙谟最既与之亲近,二人的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04564552.html
  • 佛教在中国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意义

    并未因此就对他进行政治迫害和作行政处理。排佛最激愤的理论代表当属韩愈,依旧与一些学僧友好往来;他的弟子李翱创立“复性”论,应该属于引佛人儒的先驱。明清以来,文字狱盛行,以及最后实行闭关锁国,隔离与外界的...

    杜继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14164593.html
  • 汉传佛教翻译刍议(上)

    地理、圣迹、风土人情、宗教信仰等情形。该书的间世,对当时密切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。今天,则是研究古印和中亚地区的重要史料:同时也是世界著名游记之一,影响广大而深远。当然,这不过是他众多成就...

    法 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0364788.html
  • 任继愈:汉唐佛教思想论集(1)

    要的纽带作用。唐代鉴真和尚六度赴日,终于成功的事迹,传为中日友好史上的佳话。  佛教从西方传到中国以后,为了适应新的历史条件,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重大变化,并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点的佛教流派。随着...

    任继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0564790.html
  • 终南山佛教

    1980年5月14日和法然诞生850周年纪念日的1982年11月15日 组团到香积寺与中方僧人隆重举行法会、表演歌舞和举办净土书法展览,从而进一步加深了 中日两国僧人间的友好关系。日本日莲宗依据《妙法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13865075.html